阻止敌军行动的核心在于合理利用地形、战法搭配、行军拦截以及防御建筑。通过精准预判敌方行军路线,结合控制型战法的触发时机,能够有效打乱敌方进攻节奏。利用拒马、箭塔等防御设施构建防线,可大幅延缓敌军推进速度。掌握这些策略要点,能在战场中形成以静制动的战术优势。

地形利用是阻断敌军的关键策略之一。狭窄的山谷、河流渡口等天然屏障能限制敌方部队的移动空间,提前派遣高机动性武将埋伏于此,可迫使敌军陷入被动战斗。沙盘上的隐蔽路口尤其适合布置伏兵,当敌方行军路径经过此类区域时,使用中止指令让部队原地待命,待敌军进入伏击圈后立即触发战斗。这种战术对拦截资源运输队或分散的侦察部队尤为有效,但需注意敌方可能通过视野盲区反制埋伏。
防御建筑的协同部署能形成多重拦截网。拒马作为基础障碍物,可消耗敌军的行军体力并暴露其兵种信息,而箭塔则能在固定范围内自动攻击途经的敌方部队。将这两种建筑呈阶梯状布置在要道,配合驻守部队形成纵深防御,能显著增加敌军突破防线的成本。建筑需依托己方领地建造,因此前期需通过占领关键地块来扩展防御纵深。当敌军试图拆除建筑时,可立即调动主力部队进行反制。

战法组合对敌军行动的压制具有决定性作用。威谋靡亢这类兼具虚弱与叛逃效果的战法,不仅能封锁敌方输出,还能持续造成无视防御的伤害。搭配盛气凌敌、挫锐等前置控制技,可形成战法联动——例如先施加缴械状态,再触发横扫千军的震慑效果。武将速度属性在此类战术中至关重要,确保己方先手释放控制是成功拦截的前提。建议为辅助型武将配备净化类战法,以应对敌方反控制手段。

行军机制的灵活运用能实现动态拦截。当发现敌方部队朝战略要地移动时,可派遣高速骑兵沿其路径逆向行军,通过中途相遇强制触发战斗。此战术对保护盟友或重要资源点尤为实用,但需精确计算双方行军速度差。若敌方改变路线,可通过多次中止和重新行军调整拦截位置。被拦截的敌军若选择撤退,其重伤状态将大幅延缓二次进攻时间,为己方赢得布防机会。
通过共享敌军实时动向,可组织多支队伍在关键节点形成包围网。例如当敌方主力进攻时,盟友可同时袭击其后方领地,迫使敌军回防。这种策略要求同盟成员保持通讯畅通,并预先划分防区责任。在高级城池争夺战中,集结同盟力量封锁敌方补给线,往往比正面交战更能消耗敌方持久战力。需注意避免过度分散兵力,确保每个拦截点都有足够的战力支撑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