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兵治疗是维持战力的核心机制之一。战斗结束后,损失兵力的90%会转化为伤兵,剩余10%直接阵亡。伤兵可通过返回主城或分城自动恢复,但若城门被攻破则无法治疗。治疗效率与医馆等级、科技研究及联盟互助直接相关,需优先升级医馆并研究相关科技以提升治疗速度和容量。未及时治疗的伤兵每回合会损失10%,战斗结束时未恢复部分再损失30%,因此快速回城是关键策略。

治疗类战法分为急救型和恢复型两种。急救型如青囊、援救、草船借箭、陷阵营,能在受伤时立即生效;恢复型如刮骨疗毒、坐守孤城,则在回合末行动时治疗伤兵。自愈、合军聚众等战法提供稳定恢复,其效果与初始兵力挂钩,不受属性影响。而智力或武力加成的治疗战法(如刘备的仁德载世、祝融夫人的火神英风)需注意兵力损耗会导致治疗量下降。

武将搭配上,鲁肃在3-6回合能为兵力最低单位恢复血量并附加30%减伤,满宠的援护体系可减少伤兵产生。华佗、法正等治疗型武将适合组建低战损队伍,尤其是开荒期。兵种选择上,青州兵在第三回合提供群体治疗,适合对抗爆发队伍;军医师兵种能提升治疗效率,配合智力武将如周瑜、司马懿可增强续航能力。
资源管理方面,治疗伤兵无需消耗资源,但需确保粮草充足以维持募兵需求。联盟成员可互相加速治疗进程,建议优先加入活跃联盟。避免连续高强度作战,及时撤退平局部队可防止重伤状态。重伤武将需等待10分钟(新手期5分钟)恢复,期间可通过替换武将保持战力。

通过优化这些环节,可显著降低战损,确保部队持续作战能力。


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